20多年,张志勇在中国铁路工务装备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
张志勇带领北京特冶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科技创新战略,加大科技攻关力度,在铁路工务装备及材料等领域实现实质性突破,形成一系列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。目前,北京特冶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已拥有20项国家专利、3项国际领先技术,极大地提升了中国铁路工务装备技术水平。
在“内燃机柴油机车进气门的制作方法”,“内燃机车柴油双金属排气门的制作方法”,“曲线和重载钢轨用贝氏体钢和贝氏体钢轨及其生产方法”中,都有张志勇做出的贡献,都凝集着他的智慧。经过国家权威部门的认定,技术的创新性、原创性符合要求,成功拿到专利证书。
由于内燃机车柴油机配气机构的进气门是发动机的重要运动部件,其服役条件苛刻、工作环境恶劣,为此,专利技术“内燃机车柴油机高强化型进气门及其制造方法”中阐述的气门具有更优良的综合性能。气门经过热处理后的强度高、综合性能优良,强度韧性、塑性配合良好。尤其气门抗磨损工作面硬度配合合理,不需要再作堆焊合金强化表面的工艺措施,制造简易,使用性能优良,抗磨损寿命提高了2倍以上,延长了气门的维修期,可满足铁路内燃机车柴油机发展对气门的技术要求。相比于之前的技术,该专利技术所生产的气门材料性能与工艺性能更好,锻造、热处理质量控制稳定,材料的性能价格比好,工业应用技术经济效益显著,应用前景良好。气门制造方法先进、独特、产品精度高、应用效果好。这些要素在机车运行中发生气门破坏性失效会导致发动机事故,严重危及机车的运行安全。
除此之外,张志勇参与发明的其他三项专利表现同样出色。
专利“内燃机车柴油双金属排气门的制作方法”弥补了国内内燃机柴油机气门的制造方法及缺陷。目前,阀盘锥面强化采用堆焊方法熔覆高温硬面耐磨合金,不仅工艺复杂,制造难度大,而且影响气门整体的结构性能,严重影响气门的使用寿命。针对这些技术缺点,张志勇经过反复研究论证,解决了上述技术难题。
专利“曲线和重载钢轨用贝氏体钢和贝氏体钢轨及其生产方法”中的贝氏体钢及钢轨降低了昂贵的Ni含量,Si的含量也降低,同时调整了其他元素用量,并通过严格控制元素用量,在降低产品成本同时又实现了保持较高的抗拉强度、延伸率、冲击韧性和硬度,并且经过热处理后,钢轨的抗拉强度、延伸率和轨腰处冲击韧性以及硬度四个指标,均较好,材料均匀性能好,从而使曲线和重载钢轨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,生产成本得到降低。
张志勇深耕贝氏体钢组合辙叉、尖轨、及道岔等铁路工务产品,及各种规格型号的内燃机用气门、气门座和生产气阀钢高温合金、工模具钢特种钢等多个制造领域。目前,张志勇公司的业务已拓展到全国18个铁路局,部分产品已销往竞争激烈的欧美市场。如今,北京特冶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已发展为一家行业领先公司,业务范围由北京迅速走向全国乃至国外。
在技术创新上,张志勇取得了丰硕的专业成绩。正是因为张志勇深厚的技术功底,知名主流媒体《科技创新与品牌》、《企业家日报》以及《中国战略新兴产业》都曾对他的专业成就给予报道。张志勇还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,《机车车辆工艺》、《铁道机车与动车》、《国外铁道机车与动车》理事会理事。(文:陈国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