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天下网商记者王佳健
编辑/陈晨
看到一只白垩纪末期的成年霸王龙有几个办法?
此前,科幻小说家给出的方案是,利用化石里保存的细胞,培育一只真家伙;现在,或许还有一个办法——通过逼真的影像,造一只“假霸王龙”,但让人傻傻分不清。
8月29日,淘宝官方微博“万能的淘宝”发布了一个1分14秒的视频,视频里操作者用手淘AR Buy+功能扫描了一台摆在桌子上的汽车模型——麦昆,神奇的情况发生了。
通过手机屏幕可以看到,开阔的地面上凭空出现了一个立体赛车跑道,巧妙的叠加在现实环境之中。通过手机屏幕,如同玩游戏“跑跑卡丁车”,可以控制麦昆的行进速度,一圈跑下来,屏幕上跳出一张来自美泰天猫旗舰店的100元优惠券,消费者能够使用优惠券完成购买。
从目前看,该功能的入口在扫一扫,其主打的是连接线上线下的购物体验,即可以把“虚拟物品”投射到手机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中,而基于先进的算法,消费者可以清晰且多方面地看到这个“虚拟物品”叠加在现实环境里的效果。之前该技术已经得到过多次应用,比如天猫虚拟试妆镜、天猫家装节中家具的场景化展示等等。
“未来希望做AR版的IP狂欢城。”来自GM Lab实验室的小二介绍说,麦昆仅仅是一个开始,淘宝可以让各种IP角色都真实、立体的展现在现实世界中,比如,还原一个侏罗纪公园,让巨大的霸王龙对消费者露出尖牙;比如,将一个小黄人放到沙发上,让他和消费者一同吃薯片、看大片;比如,让蜘蛛侠挂在房间的天花板上,或是让超人凌空停在窗口。
但是,让消费者看到一个“别样世界”显然不是阿里的目的,阿里在试图通过种“接触”,提供联通线上线下的购物体验,进而赋能品牌,引导消费者完成相关产品的购买。也可以说,这为阿里串联线上线下的新零售布局提供了技术支持。
黑科技的商业化应用
在这次公布的AR buy+中,除了麦昆的虚拟赛道,GM Lab实验室还提供了一个叫做“任意门”的Demo视频。
视频中,用户对着空地打开AR Buy+扫描,就能看到“定位成功”的提示,随后眼前就出现了一扇欧式拱门,它可以让用户通往另一个“平行空间”。进入该空间后,用户可以看到一辆Smart小汽车,获取汽车钥匙后,用户还能钻到汽车中查看汽车内部结构。
另外,AR Buy+还将提供一个叫AR Detail的功能,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此前短暂出现在天猫App里的“AR GO”功能。
那是在今年2月的天猫家装节期间,消费者打开天猫APP,就可以将1000多款家具以1:1的效果放置在自己家里,消费者可以转动家具,用不同的角度摆放,从而观看这些家具在真实环境里的摆放效果,而不是对着商品详情页的二维图片凭空想象。
袁岳峰是淘宝GM Lab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,他告诉《天下网商》,之所以推出AR购物,出发点还是在于:希望基于新的交互方式,探索未来消费者在购物层面的新体验。
从商业角度讲,AR技术带来的变化同样巨大,以AR Detail功能为例,原本,对于大件家具而言,消费者很难估计产品有多大,风格是不是与自己的装修相适合,那么,通过AR 功能构建出的家具模型,再叠加到现实的环境里,就能带来显而易见的感受。
再比如任意门,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体验商品。举个例子,消费者完全可以构建出夏威夷宽阔的海面上,巨大的红日正缓慢落下的场景,再决定是不是要马上从飞猪下单来一趟跨国之旅。
某种程度上,AR技术弥补了网络购物带来的虚无缥缈感。
同时,袁岳峰也认为,AR功能是非常好的营销方式,让商家可以和消费者之间更好地沟通。就像虚拟赛道,以及“IP狂欢城”的设想,可以让消费者与IP近距离接触,玩上一把AR小游戏获得商家优惠券,刺激消费提高转化率。
袁岳峰称,AR buy+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基于AR技术的平台,淘系商家有三种方式可以参与其中,最简单的是提供一个像虚拟赛道这样的内容(标的物),然后交由手淘完成与现实环境的融合;其次是基于GM Lab提供的开放的接口,商家可以自行设计相关的AR效果呈现;最难但效果最佳的则是与实验室联合开发,重建一个“奇幻世界”。
VR购物升级成AR购物
淘宝这次推出的AR Buy+,算是此前VR buy+的升级版。
庄卓然是阿里巴巴移动平台资深总监,2016年7月的淘宝造物节期间,他首次公布了GM Lab实验室,这是一个研究利用超前科技升级购物体验的实验室。在现场,他还演示团队成立四个月来的第一个Demo型产品——VR Buy+,它能让用户借助外置设备,实现在虚拟的店铺里进行购物。
这个大胆的想法在之后的天猫双11狂欢节部分变成了现实。
彼时,借助VR手机盒子,消费者通过手淘就能进入VR Buy+提供的体验场景中,美国的梅西百货、日本的松本清药妆店、澳洲的生态农产……在VR技术引导下,消费者可以穿越到全球七个地点,身临其境一般体验一把虚拟购物。
11月1日,上线首个小时,就有近3万消费者戴上VR眼镜涌入尝鲜,来自内陆城市内蒙古乌兰察布的孟雨夕成了全球VR购物第一人,她花99元买了一罐来自美国百货巨头Target(塔吉特)的坚果。GM lab的数据显示,最终有800多万淘宝用户参与体验了这一黑科技。
虽然,BUY+的亮相惊艳了手淘用户,但各方面看,VR体验还属于“有待改进”,双11过后,这个黑科技就从手淘消失了。
袁岳峰告诉《天下网商》,VR buy+为AR buy+提供了必要的技术积累,而推出AR buy+的考虑其实很简单,VR技术的沉浸式体验更完美,但需要借助额外的设备,技术上也还没有成熟,相比而言,AR技术则要完善得多,这与业界对AR技术的判断是一致的。
比如,化妆品零售商丝芙兰就使用ModiFace的增强现实技术,让消费者可以上传自拍照,然后显示特定化妆品的实时效果;而眼镜电商Warby Parker,则让消费者在下单时先行“体验尝试”,查看佩戴效果;京东也提出了VR/AR实验室计划,探索黑科技与网购的融合。
除此之外,超级公司在AR技术上也是轮番加码。今年6月,苹果在开发者大会(WWDC)上发布了AR开发工具AR Kit,宣称要成为全世界最大的AR技术开发平台。8月份,Google也发布了AR Core,喊出要让1亿支Android装置都具备AR功能的目标。
最大的3D商品库
2016年大热的Pok mon Go(口袋妖怪)或许是影响最大的AR游戏了。之后提供AR体验的项目遍地开花,比如,不少修图或视频拍摄类APP就广泛提供一项功能:为人物添加一只“跳动的耳朵”,它能随着人物的左右摆动做跟随的移动。
无疑,这类AR体验很初级,要么“耳朵”与人物不能很好的融合,看起来很假,要么移动的精准度很差。
对于AR技术本身而言,最大的挑战在于识别和跟踪,以麦昆的虚拟赛道为例,镜头需要识别地面,然后把三维的赛道准确的贴在上面,随着用户手机的上下移动,三维的赛道也一定要跟着做上下视角的变动。
另外一个挑战则来自于三维建模。首先建模成本很高,其次,要让三维模型动起来,这就涉及到了渲染。效果和手机性能,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。
虽然,三位建模这件事情已不新鲜,大型的家装、家具厂商早就开始了为商品建模的历程,问题在于,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,不同出处的三维模型并不能直接连接到AR Buy+上。
“高质量的建模,不仅要还原立体效果,还要尽可能的恢复商品原本的材质,布料柔软和飘逸度,甚至是光影。根据不同面料反射出的光亮,都是高水平建模的表现。”袁岳峰说。
2016年的双11后,GM Lab提出了“造物神计划”,即面向业界招募各类3D相关的合作伙伴,为淘系商家的3D业务服务,其中包括3D商品展示、AR商品展示、样板间设计、展厅复刻、品牌营销互动等多种3D场景。通过造物神提供标准化的3D加工工具,完善3D建模的相关标准,建立淘宝通用的3D素材库。
“我们希望联合商家建立世界上最大的3D商品库,加速实现虚拟世界的购物体验。”袁岳峰透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