襄阳都市网
您的位置:襄阳都市网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细读苏宁易购年报,这些基本面变化值得关注

作者:Smart投资笔记

突发的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影响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%,就连全国网上零售额也同比微降0.8%。4月17日,统计局公布了我国一季度GDP增速为-6.8%。

好的一面是,随着各地复产复工,3月份,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.8%,环比回升21.7个百分点。市场发展预期也在不断增强。

同样是4月17日,苏宁易购(SZ:002024)公布了2019年年报。

年报显示,苏宁易购2019年的商品销售规模为3787.40亿元,营收2692.29亿元,归母净利润98.43亿元。

站在这个节点,回望苏宁的2019年,我觉得投资者更应该去了解苏宁做了哪些事情,它的基本面发生了哪些变化,尤其疫情过后,这些变化对苏宁意味着什么。

1. 小店与大店联动,苏宁离消费者越来越近

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,算得上2019年零售业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。

家乐福补齐了苏宁在线下的最后一块拼图。这是苏宁全面发力全品类、全场景零售上,一个很重要的战略选择。

最直接的好处是,家乐福为苏宁带来了快消品的突破。

除此之外,家乐福与苏宁零售生态的融合更具看点。苏宁推进家乐福门店数字化升级,打造社区履约中心,接入苏宁小店APP,增强到家服务能力。

2019年双十一,苏宁推出“一小时场景生活圈”,家乐福门店与周边苏宁小店组合,为消费者提供1公里全品类30分钟达、3公里全品类1小时达的服务。

消费者近场化的消费需求也正是苏宁全场景零售未来最大的优势。尤其社区市场,零售服务在离人越近的地方价值越大。

社区零售大都深入社区,距离用户500米以内——消费者大多会就近选择这里——前提是这要求社区门店要保证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,肉蛋菜果必须要一站满足,否则消费者就会去三、五公里外品类更齐备的大中型超市囤货。

目前苏宁小店还在扩张,加上家乐福的200多家大卖场,尤其苏宁小店+家乐福共享供应链(苏宁菜场即完全由家乐福供货),整个布局无论规模还是品类丰富度,都将蔚为可观。

而市面上大多数前置仓虽然也能做到品种齐全,但却又面临另一个难题,就是配送环节的费用居高不下,而且是刚性成本。

但苏宁小店深入社区,其直接配送成本只有从社区到家门口这段路的距离,大大降低了履约成本。

此外,单纯的前置仓,由于仓储设施在消费者看不到的地方,没法带来客流。所有流量都来自线上采购,而线上的流量大都被牢牢掌握在巨头手中,很容易遇到增长瓶颈。

相比较之下,苏宁有最完整的线下点位流量网络,加上快消产品的高频需求,有助于持续获得稳定的低成本流量。另一方面快消品行业的毛利率在32%左右,高毛利率品类的增加直接提高了苏宁的盈利能力。另外,快消品的购买频率更高,也更易增强用户粘性。

可以看到,大快消正成为苏宁新的增长极。2019年,苏宁日用百货类产品营收达455.71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115.44%,占总营收的比重达到16.93%,成为仅次于通讯产品的第二大收入来源。

2.聚焦数字化经营,苏宁经营效率提升

全品类全场景的布局,可以提高苏宁的消费频次、场景覆盖度、消费客群覆盖,进而提升其交易规模。完成这一布局后,苏宁2019年的另一重点工作,则聚焦在数字化、精细化运营上,这有助于苏宁提升盈利能力。

苏宁智慧零售的核心,即是围绕零售三要素“人、货、场”进行数字化升级。

从“人”的角度,随着线下智能感应设备、智能货架、移动支付等数字化工具的使用,越来越多消费数字、行为的积累,让苏宁的消费者画像越来越精准,用户的需求被更好满足,潜在新需求也被不断挖掘。“精准营销”在线下得以实现。

这也是为什么,2019年开始苏宁大搞门店互联网化。

从“货”的角度,数字化升级将彻底改变以往经营管理中依靠经验和“拍脑袋”式的门店经营和商品管理模式。以家乐福1小时到家业务为例,利用苏宁开发的拣货系统,家乐福店员不仅可以实时查询商品库存、及时调整库存,还可以按照系统提示的热销产品进行预包装,提高整体履约效率。

改造后,家乐福这艘传统商超“巨轮”也已更换了新的“引擎”。2019年四季度,家乐福中国首次实现7年来单季度盈利。在疫情保供成本增加的情况下,今年一季度,其经营利润继续为正且有所增长,经营现金流同比改善明显。

此外,苏宁可以通过大数据模型推导出产品的需求预测,实现柔性供应链,帮助供应商从传统的供应模式过渡到“以销定采”的模式,即C2M模式。苏宁2019年自主产品销售同比增长49%,布局122家拼基地、117个拼工厂。

从“场”的角度,依靠IT体系对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,苏宁不断升级门店数字化能力,更新零售场景。2019年落地的苏宁第四代智慧无人店SUNING GO采用全球最新的全数字化视觉无人店技术,毫秒级结账,24小时营业,领跑行业无人店领域。

从这个角度来看,苏宁智慧零售的发展,表面看是渠道和业态的变化,更深层次的变革,则是对零售资源的重塑。

3.开放平台加速奔跑,苏宁打开二次增长空间

从年报来看,开放平台的发展也是苏宁最关切的问题之一。

事实上,2019年苏宁在支持开放平台发展上可谓不遗余力,并取得一定成效。

年报显示,苏宁易购持续打造开放平台竞争力,通过向商户开放会员、流量、仓配等资源,吸引开放平台商户入驻,丰富商品品类。报告期内苏宁开放平台非电器品类商户占比提升至85.53%,商户数量及活跃度也有较大的提升。

在苏宁开放平台战略中,最亮眼的“明星产品”无疑是零售云。截至去年年底,零售云门店总数5419家,其中加盟店4586家。

当前,零售云由电器向全品类拓展,快消、生鲜、母婴、百货等品类的增量空间较大。疫情期间,零售云借助O2O、社群带货模式,帮助各地门店将线下转线上销售,缓和了被迫闭店的冲击。疫情过后,这无疑会促进零售云做大下沉市场。

某种程度上,苏宁能否实现从交易规模到利润规模的大幅跃升,取决于零售云等开放平台的发展。2019年,苏宁易购开放平台商品交易规模803.14亿元,同比增长37.14%。这一增速高于同期苏宁商品销售规模的增速。

今年苏宁的一些动作显示,开放平台的运营依然是发力重点。尤其在疫情期间,帮助开放平台上的商户活下去、转起来,成为苏宁最为重要的工作,这也表明了苏宁正在从一家零售商向零售服务商转型。

在开放赋能战略下,苏宁前期大量布局零售基础设施的边际成本也有望下降。

逻辑在于,随着开放平台的飞速发展,苏宁的看点就不止是自营电商,而拥有了更多的平台服务收入可能性。

开放平台促进苏宁线上平台销售规模提升,这会带来佣金、广告服务等高毛利收入的大幅提高;苏宁物流业务加快仓储配送业务的对外开放,会提高它的物流服务运作效率,这也将带来新的收入增长。

这是全新的市场,也是苏宁打开的二次增长空间。


来源:

推荐阅读:科技创新产品